VitaBox AD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除了模仿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辨識能力



1950 年代,在太平洋西南區域的某個島嶼上。
每隔一段時間,島上的原住民們有一個共同的儀式活動,如同舉辦節日慶典一般。
他們身著卡其長褲,扛著尖竹子,上半身塗上USA的字眼,並集體整隊在島內繞行。
藉由該儀式活動,祈求食物由天而降。
然而,這個儀式的由來須從二次世界大戰開始說起。
這個島嶼曾經是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的中轉站。
每經一段時間,身穿繡著USA軍服的美軍,集結整隊並迎接空投物資的補給。
原住民們藉著觀察並認知到,原來取得食物的方式不是只有辛苦的耕作和狩獵。
不一樣的是二戰結束了,美軍部隊撤離該島嶼。
時空背景已轉換,再如何努力地模仿,也不再有空拋物資補給了。

切換到21世紀,拜網路技術不斷迭代更新之賜,我們已身處在萬物皆連網的互聯網的時空背景下,只要開啟手機即可藉著搜索並取得相關資訊,取得資訊在便捷工具的輔助之下,幾乎接近零成本。然而,取得相關資訊並依照內容指示執行,一切就順利妥當了嗎? 換句話說,除了模仿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辨識該資訊與期望目標是否具備一致性。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如何製作和評估使用者體驗設計雛形(prototype)?



近幾年來,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 UX)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使用者經驗以人的需求為本位,藉重使用者體驗設計以明確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其為各產業領域別所帶來的效益已逐漸獲得認同。

近期很榮幸參與一門關於使用者體驗設計課程,課程一開場,講師即開宗明義引用Steve jobs的語錄,並強調設計產品應著重於"How it works",課程內容包含使用者體驗雛形(prototype)的設計工具,以及引入優使性(usability)概念做為評估使用者體驗的指標。對於使用者體驗設計的範疇,又有另一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