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熟悉的領域,先進行蒐集該領域的相關資訊並依樣畫葫蘆地照做,可能是初步了解該領域的有效方式之一。藉由依樣畫葫蘆的學習方式,感受該領域知識和經驗是如何被發展出來的,若能進一步有效整合個人與該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我想該領域的延伸應用可能就在不遠處。(OS: 關於文字的學習,我們都曾經這樣走過來的,隨著文字撰寫的次數越多,屬於每個人的文字風格也漸漸成形了,不是嗎? )
下列是一部TED Talk的影片,該部影片榮獲科技雜誌Wired票選的十部必看的TED Talk影片之一,主講人是Amy Cuddy,演講主題為Fake it until you become it,其以科學的角度來闡述人的肢體行為和心理狀態是呈現相互反饋的循環。延續依樣畫葫蘆的想法,當人們願意在不熟悉的領域試著蒐集資料和執行初步的工作,心理狀態也會隨之進入狀況,甚至不自覺地自我提問,並動手挖掘可能的解決方案,如此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只要人們願意從肢體行為開始做起。
然而,依樣畫葫蘆的做法只是開始,當所謂的become it到位後,若願意持續投入心力和精神,對於該領域的操作和應用必會衍生出屬於個人的風格和特色。舉個簡單的例子,教練對於球類初學者必定有一套統一且標準的教學流程,常常也是請學員跟著某幾套所謂的正確動作依樣畫葫蘆地執行,當學員達到一定水平後,是否可以恰當地掌握這些動作於比賽中的運用時機,甚至衍生出創意動作並形成屬於個人的特殊球風,我想這才是重要的目標。
延伸閱讀: 除了模仿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辨識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