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一書,作者丹尼爾.列維廷(Dan Levitin)提到,生活在2011年的美國人每天接收的資訊量是生活在1986年美國人的五倍,相當於175份報紙。另外,當時全世界有21274家電視台,每天產出85000小時的原創節目,假設每人每天觀看電視的時間約莫是5小時,相當於20GB的影音畫面。
在2018年,隨著行動通訊科技的發達,人們接收資訊的時機點不再受限於空間,相較於2011年,每人每天的資訊接收量已不可同日而語。同樣地,供應商、同業競爭者、異業合作者和客戶的相關訊息也飛快地傳遞著,產業資訊幾乎趨近於零時差。因此除了考驗著人們和企業的資訊承載量,我想不論是個人或團隊協作甚至是企業的營運,如何有效管理和維護資料,並使其具備完整性和不失真的特性,是首要重點工作。如此一來,基於完整和不失真的資料,才有機會藉由數據分析等工作梳理出待解問題的運作機制,並進一步擬定合理的解決方案。
對於資料數據的管理工作,善用電腦技術以建立數據資料庫系統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同時根據資料模型和運作架構等等條件,進而挑選符合需求的資料庫系統。條件說明如下:
a.以資料庫系統的組成元素來區分
一般分為資料庫(Database)、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和使用者介面應用程式(UI Application)。意即使用者藉由應用程式對資料庫存取或查詢目標資料,資料庫管理人員藉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維護資料庫或設定使用者的權限。b.以資料庫模型(Data model)區分
一般分為階層式(Hierarchical Database Model)、網路式(Network Database Model)、關聯式(Relational Database Model)和物件導向式(Object-Oriented Database Model)。意即根據運作資料的複雜程度挑選合適的資料庫模型。c.以資料庫的運作架構(Data processing Architecture)區分
一般分為單機式架構、集中式架構、主從式架構和分散式架構。顧名思義,單機式架構應用一台電腦完成所有工作,適合資料量少或是個人工作者的資料庫建立需求。而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則可讓多位使用者藉由個人電腦的前端應用程式操作,並透過網路對後端的資料庫伺服器進行目標資料的存取或查詢工作。關於資料庫系統的建立工作,基於考量多人共用性、資料容量不受限性和使用者介面的易建立性的需求,我以MySQL作為資料庫(Database),phpMyAdmin作為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並以Microsoft Access作為使用者介面應用程式(UI Application),進而建立一套藉由網路連線(intranet)並滿足多人共用的主從式架構資料庫系統,架構如本文首圖所示。詳細挑選原則如下:
a.Microsoft Access本身即是一套關聯式資料庫軟體,同時具備視覺化操作和優異的使用者介面設計。然而其資料容量的限制(< 2GB)和多人共用的不便性,綜述其優缺點,考量將Microsoft Access作為使用者介面應用程式。(OS: 考量使用者介面的彈性,未來或許可用VB 或 C++取代Microsoft Access~~)
b.關於資料容量的限制,交由免費的MySQL來處理。
c.關於多人共用性,交由網路(intranet)並善用phpMyAdmin管理各個使用者的操作權限。
參考資料:
1.數據管理
2.資料庫管理系統
延伸閱讀: [MySQL系列]利用XAMPP建置phpMyAdm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